产品中心
气象站观测站针对环境的防护设计提升供电系统耐用性。太阳能电池板采用钢化玻璃面板和铝合金边框,表面覆盖防反射涂层,具备抗冲击、防腐蚀、防老化特性,能抵御冰雹、风沙、紫外线长期照射等自然侵蚀,使用寿命可达 10 年以上。蓄电池通常安装在密封的防水机箱内,机箱防护等级达到 IP65,内部填充保温材料,在低温环境下减少热量流失,高温环境下通过散热孔自然通风,使电池工作温度保持在 - 10℃至 40
物联网气象环境监测站电源管理系统还具备动态功耗调节能力,可根据设备工作状态和能源储备自动调整运行策略。在蓄电池电量充足时,设备按正常模式运行,数据采集频率保持 1-5 分钟 / 次;当电量低于 30% 时,自动切换至节能模式,降低采样频率至 10-30 分钟 / 次,关闭非必要的指示灯和通讯模块,将功耗从正常模式的 3-5W 降至 1-2W;若电量持续低至 15%,则进入休眠模式,仅保留核心传感器
气象环境监测站智能电源管理系统是优化供电效率的核心。系统配备专业的太阳能充电控制器,具备 MPPT(最大功率点跟踪)功能,能实时追踪太阳能板的最大功率输出点,充电效率比传统 PWM 控制器提升 20%-30%,尤其在光照不稳定的多云天气优势明显。控制器内置精准的充放电保护机制,当蓄电池电压达到过充保护阈值(14.4V)时自动切断充电回路,避免过充损坏电池;当电压降至过放保护阈值(10.5V)时
高能自动气象站蓄电池作为储能核心,采用深循环胶体蓄电池或锂电池,容量通常为 20-100Ah,工作电压 12V。胶体蓄电池具备耐低温、循环寿命长(可达 1000 次以上)的特点,适合 - 20℃至 50℃的宽温环境;锂电池则能量密度更高,体积小巧,低温性能优于胶体电池,但成本相对较高。蓄电池的容量设计需满足连续阴雨天气供电需求,按标准配置可保障设备在无光照条件下连续工作 7-15 天,高配置机
智能自动气象站作为分布式气象监测的核心设备,需在野外无市电接入的复杂环境中实现长期稳定运行,其供电系统的可靠性直接决定监测数据的连续性。这类气象站的供电系统通过 “多能源互补 + 智能管理 + 环境适配” 的综合设计,构建起高效、稳定、耐用的能源保障体系,确保设备在各类气候条件下持续工作。
水库自动气象站通过科学的材料选型、功能化表面处理和协同结构设计,气象生态环境监测仪的防护外壳能够有效抵御各类恶劣环境的侵蚀,为内部精密传感器和电子元件提供稳定的工作环境。这些材料技术的综合应用,大幅提升了监测仪的环境适应性和使用寿命,确保设备在野外长期工作中保持稳定的监测性能,为气象生态环境数据采集提供可靠保障。